新闻中心 /News
星空体育官方平台花25万买53门课程?高价“协议班”你入坑了吗
星空体育官方平台花25万买53门课程?高价“协议班”你入坑了吗为了提升学历,为了一份副业,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不少成年人对这个号称在线职业教育“独角兽”的平台青睐有加,购买了各类“协议班”课程,一边学习,一边等待返费,不承想,却等来了求助和维权。
去年7月末,林星奇第一次在开课吧购买课程。那时,他正在读博士二年级,专业方向从计算机换到了人工智能设计,为了辅助手头上的科研项目,他购买了该平台价值15800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
林星奇提供的购课统计表显示,截至今年6月,他在开课吧购买了各类课程53门,单科课程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共计花费近25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为“协议班”。
林星奇回忆称,一开始,他是通过网上几块钱的引流课了解到开课吧,“当时没有买,观望了一阵子,后来他们做活动,搞协议班。”这是他第一次听说“协议班”模式。
所谓“协议班”,也称“奖学金班”,林星奇说,报班意味着学员上课或考试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可获得全部学费返还。林星奇所报课程以完成打卡为返费标准,即直播课程和录播课程分别达到60%和80%的观看时长,返费方式分为按月返或上完课返。
买了人工智能课程后,林星奇很快又购入了两门专业相关课程,共计近2万元。基础不错的他,每天按时打卡上课,前三门课程的返费均如约到账。
在此期间,销售和“班主任”又不断地向他推销各种课程。开课吧前员工刘毅强告诉记者,前端销售负责招学员,“班主任”负责向学员交付课程,解答各种课程相关问题,如怎么使用软件等,其次也承担着“二次销售”的任务。
在各种推销下,林星奇又购买了诸如影视剪辑、生活研习、形象美学等非专业相关课程,均为“协议班”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价格多为数千元。这意味着,为了获得返费,他需要花大量时间上课打卡。林星奇坦承,精力顾不过来的时候,针对部分录播课,他会以挂账号刷时长的方式完成打卡。
而偶然花79元买的一种“小课”则让他又一次陷入了打卡循环中。林星奇称,这类课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续每天打卡,全勤即可获得学费返还。比如前述提到的79元“小白理财课”,需要连续打卡70天,一旦落了一天,学员需要在10天内找到另一名用户购买该课程才能补上。于是,为了全勤,打卡群里常常有学员寻求其他同样忘记打卡的同学,互相补买对方的课程。
在林星奇的记录中,他购买了10余门类似的小课,包括“名人智慧课”“每天学点法律知识”“100节,玩转英语词根词缀”等。这些课程价格多为百元左右,最贵的599元,分别需要连续打卡70天、90天、100天、120天不等,最长的“冥想计划”需要打卡365天,课程时长短则6分钟左右,长则10分钟以上。
最初的学习目的渐渐迷失方向。林星奇说,有时为了加速,他会同时打开手机、电脑,“这样子也只能省下一半的时间,(每天打卡)时间还是很长。”
然而,今年6月的一次“意外”导致他未及时打卡,为了补齐当日任务,他只好借助家人的账号又购买了十几门小课。而此前,他仅落过一天。
“打卡”就这么一点点侵入林星奇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台“打卡机器”,越来越焦虑,甚至变得有些“魔怔”。
有人仍在还贷,有人被催债在林星奇的记忆里,返费延迟大概始于去年年底,班主任或单独或在班群内通知了这一情况,“延迟个几天或者十几天,但还是会到。”在他的账号记录里,最后一笔费用于今年4月13日收到。
此后,因学业等问题,林星奇无暇顾及返费问题,也一度相信开课吧的延迟说辞,认为“没有太大问题”。有销售还曾建议他参加当时正在开展的“优秀学员选拔计划”,即在已购买的课程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进行登记,此后相关课程不用再打卡,可在8月底一次性获得全部返费。
“我一激动,就登记了6门课。”林星奇称,当时既想着减轻一些打卡的压力,也始终对开课吧抱持信任,“在网上查过,公司挺大的,就比较放心。”
林星奇不知道的是,号称在线职业教育“独角兽”企业之一的开课吧此时已陷入资金困难中,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并因此于7月被广州市天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罚款1万元。处罚事由显示,6月2日,多人投诉开课吧未及时支付员工在职期间工资。广州市天河区人社局要求其于6月20日前解决相关欠薪问题。但该公司未能按照有关要求依法作出整改,未发放员工2022年3月、4月、5月工资。
“当时就觉得这门课程啥也没有学到,报的不是协议班,有点亏。”5月31日,林星奇补交了8260元将影视剪辑课升级成协议班,而约定7月底开始返费也已成为泡沫,“6月上了几节课,7月已经没有排课了。”
林星奇把报名“协议班”比作“薅羊毛”,因为报课太多,他曾一度觉得“不好意思”,还特意购买了两门非返费的课程。林星奇说,对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学生群体来说,其吸引力在于既能学到想学的知识,又能获得返费减轻经济负担。
此外,针对高价课程,销售也会在推销时提出分期付款的建议。花了25800元购买考公课程的李祥林告诉记者,报名时,销售称,返费一定会按月准时到账,学费可采取信用卡分期,或者通过其公司合作的平台北京芝士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芝士未来”)分期支付。李祥林选择了信用卡分期付款,后来只拿到两次返费,一共8600元。如今,他早已停止了上课,但仍要每月还信用卡。
刘毅强告诉记者,面对需要分期付款的学员,他们一般优先推荐信用卡、花呗和京东白条等平台,若额度不够,会再推荐使用“芝士未来”。“其他平台对每个人都有额度,从花呗贷不了25800,但从‘芝士未来’很容易就贷到。”
这一情况被多名学员证实。一名通过“芝士未来”分期付款的学员告诉记者,他年初购买公务员课程时还是在校大学生,花呗额度不够,销售便推荐了“芝士未来”,分12期,每期还款2040.5元,收款方为深圳丰信商业保理优先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丰信”)。企查查显示,“芝士未来”与深圳丰信的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均为胡超。而开课吧法定代表人方业昌曾于2019年9月出任“芝士未来”董事一职,后于2021年8月退出。
上述学员提供的分期付款登记信息显示,教育程度为“高中”,工作信息“无”,也顺利通过审核。但还款至第3个月时,对方迟迟不返费,又加上实在没钱,他便停止了还款,已逾期3个月。“也没人催债。”
然而,另有多名通过“芝士未来”分期付款的学员则收到了来自“融易分期”的催债信息,还有学员收到了相关债权受让公司的律师函。记者致电“融易分期”客服热线,工作人员称,其平台此前与开课吧有合作关系,现在已终止,学员选择分期付款后,他们已经将钱全额一次性付给了开课吧,“学员需要分期偿还给咱们这边,逾期会有逾期费用产生。如果逾期过长会影响征信。”
针对学员提出的取消分期一事,记者咨询开课吧,对方称,目前只有收款方为开课吧的分期可以通过其公司取消,涉及其他多个第三方资方的都无法取消。至于退费问题,需要学员继续等待。
对于这种接近“免费”学习的方式,不少学员买课时也有过怀疑。李祥林告诉记者,他曾问过推销的“老师”,这样返费公司赚钱么,对方称“就这一天,打口碑的,做品宣,就这几十个名额”。
刘毅强称,在他工作的几个月里,公司的返费模式会不定期更换,“比如这段时间是25800元买课,分6个月返,这种模式卖不好了,就换一种,出一个2980元分3个月返的。”
多名开课吧前员工告诉记者,为了推销,市面上很多机构都会采用“协议班”模式招揽学员,他们一开始也相信公司的返费政策,所以大力推销,甚至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来报课。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不仅学员返费无望,自己的工资也不知何时到账。
实际上,针对高价“协议班”的争议早已存在。公职类教育服务机构中公教育的高管曾在2019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协议班”是一种创新的培训课程产品形式,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和产品迭代逐步趋于成熟,已成为目前职业培训行业绝大多数机构普遍采用的培训课程产品形式,目前公司协议班占比70%以上。
“协议班”一方面为中公教育带来营收,另一方面也出现大量退费。去年,深交所两次向中公教育下发关注函,要求其回应有关业绩减少、协议班收入明细、退费率等问题。据媒体报道,中公教育当时很快下架了公职类考试所有全退产品。近日,就相关协议班问题,记者咨询了中公教育的一名销售人员,对方称此前下架的是“全退课”,目前的协议班需要收取一定的学费。但在其发布的相关招生海报中,记者发现,仍有不过全退的课程。
记者随后致电中公教育官方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确实有一些课程是全退的,但要看课程具体设置,“公职类的话,像我们有的城市全退,但要另外收1000元学杂费,学杂费是不退的,有些课程连学杂费也不用收,或者有些课程需要扣部分费用,笔试不过扣除部分,面试不过扣除部分。”
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关于协议班退费问题已有6000余条投诉,涉及开课吧、学、华图教育等多家教育机构。
《中国综合性终身教育平台大数据报告》显示,综合性终身教育市场规模预计2021年达到近3000亿元,新职业带动品类创新,在线化加速市场下沉,在线%。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另一边乱象频生。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合规中心主任李翔认为,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线上教育本身的监管难度较大,对技术和制度监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采用“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模式,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加强资源建设,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对于经费管理,《通知》要求督促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依法建立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和第三方审计制度,规范收费和退费行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健全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机制,进一步降低预收资金风险。
“这表明,官方层面是支持和鼓励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搭建成人教育平台,也对机构的财务经费管理提出严格要求。”李翔表示,分析最近线上成人教育机构出现的问题,平台明显将主要的投入用在了营销而非课程本身。
“不同于传统的商品交易,虛拟产品的交易一旦一方无法兑现,且没有第三方平台的监督或担保,这些风险及损失大部分将由学员承担。”李翔表示,针对已出现的风险,学员可以通过法律维护权益,要求平台履行已签署的合同义务。但维权难度大。平台一旦出现问题,学员最终实现合法权利的周期较长,如果本身又有“培训贷”等金融消费,压力则更大。他表示,针对预收资金的深度监管刻不容缓。